(西安律师)北京法院通报:五种行为侵犯个人信息 举证难度大导致原告胜诉比例下降

五种行为侵犯个人信息 举证难度大致原告胜诉比例下降

时间:2018-11-21 13:17:00作者:崔晓丽新闻来源:正义网

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||字号

  正义网北京11月21日电(见习记者崔晓丽)委托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链家公司)出售房屋,个人信息却被链家公司员工冒用办理居住证,赵先生以侵害个人信息为由,将侵权者告上法庭。11月20日,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,认定链家公司前员工宋某、杨某共同侵权,链家公司存在管理过错,判令链家公司和宋某赔偿赵先生经济损失10万元,并赔礼道歉。

  庭审结束后,朝阳区法院召开个人信息涉民事案件通报会,发布2003年至2017年15年间个人信息保护民事案件相关情况。原告胜诉率下降、举证责任困难等成为当下维权的困境,法院建议多部门合力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。

  委托中介售房 个人信息遭冒用

  因委托出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东路的一套房屋,2017年4月,赵先生与链家公司签订《房屋出售委托协议》,并将身份证、房产证复印件等资料提交给链家公司的经纪人杨某等二人。然而仅仅五个月之后,赵先生到派出所办理北京市居住证时,却被告知自己的房屋已经由承租人办理了北京市居住证,无法再次办理。

  “我从来没有将房屋出租过,何来办理了居住证?”赵先生当场提出异议,民警将已办理居住证的相关手续出示给赵先生后发现,原来是链家公司的员工宋某利用职务之便,盗用其身份证、房屋产权证复印件等个人信息资料,并伪造了租房协议等,骗取公安机关为宋某本人和妻子办理了居住证。

  经核实,赵先生了解到,相关证件是经纪人杨某提供给宋某的。赵先生提出异议后,宋某已经办理了北京市居住登记卡的注销手续。然而赵先生认为,链家公司作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,疏于管理使得员工有可乘之机,利用职务之便侵犯其民事权益,行为性质和社会影响恶劣,故将链家公司、宋某、杨某诉至法院,要求三被告公开赔礼道歉,索赔经济损失10万元、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,并要求删除个人信息。

  庭审中,链家公司、宋某、杨某都对侵权行为供认不讳,并赔礼道歉,但均不认可信息冒用给受害人带来了实际损失,拒绝赔偿。

  朝阳区法院审理后认为,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,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利益和财产价值。宋某非法使用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民事侵权,杨某明知宋某非法使用的目的,仍提供信息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。杨某的侵权行为与其履行职务存在内在关联,相应责任由链家公司承担。11月20日,朝阳区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,认定链家公司前员工宋某、杨某共同侵权,链家公司存在管理过错,判令链家公司和宋某赔偿赵先生经济损失10万元,并赔礼道歉。

  举证难度增大致原告胜诉比例下降

  记者从通报会上获悉,2003年至2017年共15年间,朝阳区法院共受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民事案件74件,案件呈现增长态势。这与大数据的应用发展、个人信息价值的提升和公民保护意识增强有关。

  朝阳区法院酒仙桥法庭庭长吴彬告诉记者,近年来,因为信息泄露渠道增加,权利人证明信息被特定主体侵害的举证难度增大等原因,使得原告胜诉的比例在下降。而多重个人信息的聚合,提高了信息应用场景和经纪价值的原因,也让权利人诉求同时侵害三种及以上信息的案件数量占比不断提高。

  朝阳区法院统计的数据显示,常见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包括信息保管人转让、泄露个人信息,冒用、盗用个人信息,公开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,非法公开合法获取的个人信息,因错误登记导致的个人信息公开等。

  那么,在大数据背景下,如何维护个人信息安全?

  朝阳区法院建议,公民个人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,谨慎勾选个人信息授权使用条款。例如,在提供身份证、房产证等重要资料复印件时,要手写并注明“该复印件仅用于办理某某事项”等。而市场主体则要强化社会责任、完善内部管理,在获取信息时明确使用范围权限等,在使用过程中,严格使用,禁止批量复制等。行政机关要制定监管办法、强化执法监督。立法机关加快个人信息专门立法历程、设立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等。

  “只有当多方合力,多措并举,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”朝阳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。

  此外,针对链家公司案件反映出的具体问题,朝阳区法院还分别向北京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、链家公司发送了司法建议。


2018年11月21日 17:29
浏览量:0
收藏